你的購物車目前是空的!
🌍在香港,我們想吃什麼,只要去一去超市採購食物,或是用外賣APP下一下單叫外賣,便可以輕而易舉的食盡世界美食。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生產、購物、飲食模式是可以一直持續下去的嗎?
說到人要生存,最基本是透過進食來維持生命,但今時今日,人類吃東西不會只滿足於保命,而同時亦追求享受、美味、健康等。但如果我們整個飲食的模式是不停消耗地球資源,而又沒有足夠的時間給予這些資源再生的話,這樣的飲食模式便不能持續了。
💭在說一堆數據之前,都希望你能先想像一下,如果地球再也不能長出作物,家畜敵不過瘟疫而不能再作我們的食糧,我們又會怎樣呢?
我們生病了?!
🤷🏻♀️說什麼地球生病了,與我何干?
💁🏻♀️其實不是地球生病,而是人類生病了。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19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的報告顯示,全球營養不足及超重和肥胖人數都在增長。在香港營養不足的人較少,但超重和肥胖人數則不容忽視。根據衞生防護中心2017年《第二次人口健康調查》的報告顯示,50%本港年齡介乎15-84歲人士是屬於超重和肥胖的。即是說,近一半香港人口屬超重和肥胖!
😱再看一看全球,20億成年人和4000多萬5歲以下兒童超重,超重和肥胖及與之有關的飲食所致的非傳染性疾病導致全球400萬人死亡。不要以為肥胖只是跟非傳染性疾病相關,根據衞生防護中心2020年《肥胖與 2019 冠狀病毒病》的報告顯示,肥胖病人感染 2019 冠狀病毒病後,需入住深切治療部的風險較非肥胖病人高 74% ,死亡風險也高 48% 。肥胖人士在健康管理方面,若不下點苦功,真的很吃虧!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口營養不良呢?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不良的飲食習慣。雖然說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就是說吃得健康一點,管好自己的嘴巴便行了嗎?但事實還有很多因素,有的可能是個人欠缺對健康飲食的理解、工作環境局限了食物選擇、經濟考量像是加工食品較天然食品便宜等。很多時,我們好像有很多選擇,但可能都是同一個選擇。
我們的糧食系統生病了?!
💕我們每天享用的餐膳都是地球的恩賜。
🫢為了方便和降低成本,全球的食物生產都趨向量產化、工業化,同一地區單一種植或飼養家畜(Monoculture farming)、馴化生物變得更合人類口味而產生的基因改造食品等,已是很普遍的事。
😶🌫️這樣的糧食系統確實地降低價格成本,我們可以吃盡價廉物美的食物,但卻有很多隱藏成本,好像是令環境退化和自然資源枯竭 。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報告中提及,單單是農業就約佔 70%全球淡水資源,造成水污染。我們的糧食系統佔了全球人為溫室氣體(GHG)排放中的20-35%。儘管食品生產已佔用了全球48%土地,仍然可以不時聽到一些畜牧業國家發生毀林養牛、土地轉換的情況,喪失生物多樣性。你可能會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物多樣性是關我事的嗎?但要知道喪失生物多樣性,會打破生態平衡,有機會令害蟲大增,由於單一密集式種植,害蟲出現,便會大大降低農作物出產。
🙈不用想得太冠冕堂皇,就是為了可以繼續吃下去,吃好東西,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計劃一下我們的餐膳呢?因為我們的需求,也正在影響著市場的供應。
我們的飲食模式生病了?!
🙈不單單是糧食系統,其實我們的飲食模式也出了點毛病。
😋你今日食夠蔬果未呀?根據2017年《第二次人口健康調查》以及2021年《第二次全港性食物消費量調查報告書》,香港人每日平均蔬果進食量分別是2.3份 及 322克。以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的話,每日蔬果進食量應為約5份,即400克,這樣可以預防非傳染性疾病以及確保身體有足夠的微量營養素維持健康。衞生防護中心建議每日應食用3份蔬菜,以及2份水果,馬鈴薯、番薯等作為澱粉質主要來源的植物並不計算為蔬菜類。
😅除了蔬果量不足,我們香港人也有點重口味。世衛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少於5克鹽,但根據2017年《第二次人口健康調查》港人每日攝取8.8克鹽,且男性(9.8克)較女性(7.9克)重口味。其實重口味不是問題,但高鈉人生才是問題。如果大家可以多用天然的調味料(包括微菜苗),也同樣可以做到重口味而不高鈉~
永續飲食是什麼?
🙆🏻♀️上面跟大家探討了超重和肥胖情況、全球糧食系統及香港人飲食模式等問題,都是我們切身面對的。你會如何應對呢?
⭐今次先跟大家介紹其中一個可參考的原則,就是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提出的16個可持續健康飲食指導原則(以下版本經店長翻譯):
就健康方面
1. 母乳喂養:在嬰兒頭6個月萬間進行純母乳喂養,並其後可配合適當的補充配方,持續進行母乳喂養直至2歲或更久。
2. 在不同食物組之間保持平衡,進食各種各樣的天然或輕度加工食品,盡量限制重度加工食品和飲品。
3. 多吃全穀物、豆類、堅果和豐富多樣的水果和蔬菜。
4. 進食適量蛋、奶及奶製品、家禽和魚類;以及少量的紅肉。
5. 選擇飲用水來補充體液
6. 有足夠(即達到但不超過建議量)的能量和營養而滿足各生命階段的健康需要。
7. 按世衞指引,降低與飲食有關的非傳染性疾病(NCD)風險
8. 盡量避免含導致食源性疾病的病原體、毒素等物質的食物(即注意食物安全)
就環境方面
9.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水和土地利用、氮和磷的應用以及化學污染在既定目標內。
10. 保護生物多樣性,避免過度捕撈和過度狩獵。
11. 減少在食品生產過程中使用抗生素和激素。
12. 減少在食品包裝過程中使用塑料及其衍生物。
13. 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
就社會文化方面
14. 尊重本地食物文化和烹飪傳統、知識和進食方式,以及關於食物來源、生產和消費方式的價值觀
15. 每人都可獲理想的健康飲食。
16. 避免與性別有關的不利影響,特別是在時間分配方面(例如購買和製作食物以及水和燃料的獲取)。
這些都只是供參考的原則,但實際如何日常飲食做到可持續發展,每個人飲食都受社經地位、社會資本、性別等影響,所以每個人都應有屬於個人的永續飲食指南。例如:有些人會選擇支持本地農產或本地生產,以減少運輸或冷凍運輸上的碳排放;又或是外賣時減少運用即棄餐具等等。
😉你有沒有關於你日常飲食習慣的想法呢?不妨跟我們分享一下~
如果你希望跟我們一起計劃屬於你的永續飲食,歡迎參與 7日「營養」訂購計劃!
熱騰騰的文章送進你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