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淺談在香港修讀食物及營養科學

為什麼營養師在結論總是建議大家均衡飲食?

作為一位營養學家,在職場上,少不免因著公司的產品及服務而影響所提供的資訊,即便是以個人名義在接受媒體訪問或採訪,傳媒都有他們的立場和固有的看法,務求增加觀看量和接觸更多的受眾。確實在學習的期間,不論是大學或是學院,都會教導營養師(包括註冊營養師或是營養學家也好)要把你們想表達的資訊,深入淺出,才能令大眾掌握到要點。可是,這門科學與表達藝術的結合 — 食物及營養學(在國外,其實很多大學是把食品科學和人類營養學分開的,這兩樣既是緊密聯繫著的學問,同時亦是兩門很大的學問),很多時都會被利用,不少公司抓著大家想要健康而不惜花費多少金錢的這一點,製造很多部分正確的資訊,似是而非的,務求從中獲利。

前面已提到食物及營養學是一門科學,是沒有絕對的答案,很多現有知識都是人類歷史而來,不停研究和重覆考證,所集成的學問,正因這門學問的複雜性,從實驗室所得的數據到應用在人的身上,都有機會出現很多不同的答案,令到更多營養師們發表任何言論要不是幫人賣廣告而靠邊站,就是說什麼都要穩陣地「戴好頭盔」,令大眾覺得營養師們說到最後都是鼓勵大家均衡飲食,說得都很陳腔濫調(說俗一點就是很廢),久而久之,穩陣派的營養師說的,大家愈感沒趣,賣廣告派的營養師的話,變得更合大眾的口味。

其實在此都想調整一下大家在獲得科學相關的資訊時的心態,真的是沒有絕對的答案,而且當你知得愈多,愈會明白研究和數據的重要性,這是人類尋求健康的進程。正如也沒有絕對的健康這回事,健康只是相對和暫時的狀態,而且是一個多種因素所造成的時限性狀況,因素包括佔了很大比例的日常飲食、生活習慣、遺傳基因、心理狀況等,而達致一個身體狀況,或是沒有病狀,或是患病中,或是康復中。我們不能自大的認為人可以掌握所有,做了某樣事情或是吃了某樣東西,便不會病。同時也不應消極地,既然都是那些老生常談的東西,便不去繼續尋求健康或是放任不去理解和獲得更多與健康相關的資訊。

但說到尾,我認為修讀食物及營養科學是有趣和實用的,特別是愛吃的,喜歡食物的。不論大環境或是大眾的想法和思路是怎樣,我認為自己是一位營養學家,專注在多變的學問中不斷增值,並將所知所聞的用不同的方法分享給大家,這是我的工作和方向。

* 純粹個人經驗分享,或有偏見,可交流和指教。

發表迴響

熱騰騰的文章送進你信箱⋯⋯

%d 位部落客按了讚: